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锦瑟》
译文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注释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然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赏析诗人用象征、隐喻的手法,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显现诗人内心深处难于直抒的种种情怀,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读来回味无穷。
完善
原文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及注释
译文精美的瑟为什么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庄周在梦中化为蝴蝶翩翩起舞,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注释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比兴”方法。“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想象一下: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诗人也一边在感慨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
展开阅读全文 ∨
解读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死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周梦蝶与望帝啼鹃,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宋刘攽《贡父诗话》云:“《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引黄朝英《缃素杂记》曰:“义山《锦瑟》诗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之笔。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
简析
《锦瑟》诗题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无题诗。诗人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他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寄托其凄迷、悲慨、愤懑的心绪。全诗采用比兴手法,运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巧妙地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神秘的境界,诗中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情思。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603篇诗文 ► 858条名句
完善
猜您喜欢
溱与洧,方涣涣兮。
——佚名《溱洧》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赠孟浩然》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佚名《野有蔓草》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易传·文言传·坤文言》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德经·第五十七章》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杜牧《题木兰庙》